展览

交流展览丨笃庆锡光——赣博与民间收藏锡器精品展

发布单位:西宁市博物馆
发布日期:2025-09-24

1首图新.jpg

2025年9月19日由青海博物馆联盟、赣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、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,西宁市博物馆、赣州市博物馆承办,赣南师范大学客家民俗博物馆、大余钨都矿物晶体博物馆、上犹县博物馆协办的《笃庆锡光——赣博与民间收藏锡器精品展》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。

前言

《说文解字》:锡,银铅之间也。从金,易声。本义为金属元素,银白色,富有延展性,在空气中不易起变化。“金银铜铁锡”,此之谓“五金”。据考证,中国周朝时,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。故而“锡”有“史前金属”之美誉。“锡”也作为一种美好品德的象征,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比兴》有言:“故金锡以喻明德,珪璋以譬秀民。”

锡,引申义有赐予恩宠或财物、赐予、贡给等。江西南安知府张肇基题于清宣统年间的“笃庆锡光”匾额,借“锡光”吉语,颂扬忠实专一、诚实守信、善良正直之人,必将紫气绵长、门楣生辉,以此来匡扶正气、倡导民风。“笃庆锡光”在当下仍有其积极的作用,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。

锡器文化涵盖自然科学、历史学、人类学、美学、艺术学、工艺学、民俗学等,可谓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历经沧桑的锡器物品美不胜收,永续留传的锡器技艺焕发光彩。锡器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、创新性、统一性、包容性、和平性。

第一单元 大锡春秋
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传统制锡工艺历史悠久。河南殷墟等地出土的锡块、锡戈表明,早在商周时期,中国的制锡工艺就较为成熟。宋代以来,锡器得以繁荣普及。明清时期,是锡器制作的鼎盛期,锡器得以“登庙堂、入江湖”。锡器的造型,吸收了我国历代青铜器、陶器、瓷器造型的典雅外观,同时又具有突出的实用特质与浓郁的民族气息,传达着民间工匠独有的审美理念。

1.大“锡”入典

古代文献,最早有关锡的文字见于《周礼》。《周礼·秋官》载:“职金,掌凡金、玉、锡、石、丹青之戒令”;《周礼·考工记》记载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冶炼中锡的占比:“六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钟鼎之齐;五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斧斤之齐;四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戈戟之齐;六三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大刃之齐;五分其金而锡居二削,谓之杀矢之齐;金锡半,谓之鉴燧之齐。”自周至宋,论者甚蕃,从战国时期的《山海经》、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、西晋《华阳国志》、隋代《颜氏家训》、唐代《蛮书》、宋代《天工开物》至《明会典》,对锡均有论述。

1-1-1锡石.jpg锡石


锡石、云母伴生矿


2.“锡”以载物

锡制器物出土早见于安阳小屯村殷墟6件“锡戈”,云南楚雄万家坝春秋中期54件“锡饰品”,湖南汉代刘胜墓“锡盒装窦绾印”,陕西唐代法门寺塔基地宫“佛教锡杖”,等等。清代、民国锡器工艺十分成熟,商号、名家辈出,业内流传“苏州样,广州匠”。

1-2-1唐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法门寺博物馆藏.jpg唐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法门寺博物馆藏


3.赣南宠“锡”

赣南地处南岭东段,东据武夷山脉,西临罗霄山脉,独特的地质结构蕴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记载:“虔州南康、大余、于都、安远皆有锡、铅或金等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》记载虔州曾置铸钱监,以铜、铁、铅、锡用于铸币。《江西通志》卷二十七记载宋代时赣州府盛产锡矿。现今,会昌县的岩背大型锡矿床、石城县松岭中型锡矿床和大余县漂塘钨锡矿床等,为赣南锡器工艺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基础。

1-3现代 电石灯.jpg现代 电石灯


第二单元 向锡而生

千百年来,通过匠人匠心的千锤百炼、万般雕琢,造就了一系列造型精致、美观实用的锡器制品。相对于金、银、铜等金属制品而言,锡制品更为生活化和具有实用性,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多为满足人们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婚、丧、祭祀等需求,大致可分为祭祀礼器、生活器具、文房清玩三大类。

1.祭祀礼器

祭祀礼器在民间常称之为“供器”,多以玉、石、铜、锡、瓷、珐琅等材质,“三供”、五供”为形制。由香炉一只、烛台与花觚各一对,五件器皿成一套,合称“五供”。“三供”,则少去一对花觚。供器摆放于宗祠庙宇,用于祭奠先祖或信徒供奉神、佛。道教中,也称“五供”为五献。在拜表、炼度、施食等仪式中都有“五供”一节。也有少量锡制祖师、神像。

民国 左一右一:锡制开窗花卉纹鎏金花觚 左二右二:锡制多层局部鎏铜烛台 中:锡制狮首双龙鎏铜香薰


2.生活器具

锡制用品具有抗碱,无毒无味、不锈、防腐蚀等优良特性,被称为“绿色金属”,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并受到人们的喜爱。锡制生活器皿享有“盛水水清甜,盛酒酒香醇,储茶味不变,插花花长久”的美誉。除了具有优美的金属色泽外,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加工性能,用锡制作的各种器皿雅俗共赏、美观实用。

2-2-1民国 锡制松纹提梁对壶.jpg民国 锡制松纹提梁对壶


2-2-2清 锡制多面刻花茶叶罐.jpg清 锡制多面刻花茶叶罐


2-2-3清 锡制鸭形瑞兽纽提梁壶.jpg清 锡制鸭形瑞兽纽提梁壶


3.文房清玩

文房清玩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,也称文房杂器,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。其种类繁多,用途广泛,如笔筒、笔插、笔匣、笔掭、笔洗;墨盒、墨床、水注、水丞;镇纸、臂搁、裁刀;砚滴、砚屏、印章、印盒、帖架、文具箱等,可谓包罗万象、琳琅满目。

2-3-1清 锡制倒流壶砚滴.jpg清 锡制倒流壶砚滴


2-3-2清 锡嵌宝文房盒.jpg清 锡嵌宝文房盒


第三单元 锡艺生辉

锡器是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属工艺品,锡艺有机械加工和纯手工制作两种加工工艺,既有“打锡没有样,打得哪样像哪样”的自由创造,也有融入地方特色与旨趣的模式化造型,主要有餐具、茶具、烟具、酒具、灯具、花瓶、烛台、香炉等生活用具。一代又一代的锡工艺匠人,不断地传承、发展、创新,手工打制的锡器造型独特,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。之前赣南当地婚嫁时,锡壶、锡烛台等物件是“标配”,爷爷的锡酒壶,奶奶的锡嫁妆等,承载了无尽的乡愁和记忆。


1.锡成大器

锡器的制造工艺主要分模铸与打制两类。模铸以制模浇铸成型,主要用于祭器、礼器及陈设艺术品制作。打制以薄铜锡片,用模压或锤子敲击而成,以生活器具居多。

锡器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采坯、碾坯、放样下料、扳金成型、手工抛光、焊接、手工雕刻、錾花等工艺流程。

赣州市上犹县传统手工打锡工艺历史悠久,被列入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其工艺讲究,工序繁杂,有熔锡、压板、下料、画墨、开剪、成型、点锡、焊接、加压、打磨、锉刮、抛光等十几道工序。


2.珍“锡”技艺

锡艺传承人沿袭古老的制锡技艺,以传统的工具、繁复的工序,把刚而不硬、柔而不软的锡材料,制成结实耐用的锡制品。

一把锤子一块锡,沉浸于锡器世界,倾注于一念和一技,浓缩了一代又一代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。令人欣慰的是,全国各地的各具特色的锡器制作技艺纷纷被列入国家级、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,传统技艺结合现代设计,锡器由礼器、生活用品拓展到更多领域,扮靓美好生活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3-2-1现代 锡制客家福赏盘.jpg

现代 锡制客家福赏盘


结  语

匠心璀璨,向锡而生;笃庆锡光,盛世荣耀。

妙趣横生的锡器,是中国传统工艺鉴往知来的鲜活实物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。这些古老器物带领着我们穿越时间的长廊,回顾旧时生活的摇曳多姿,回味先辈寄托的深厚情感。锡器的活灵活现,充分体现了中华文脉的传承发展,激励我们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辉煌。


展厅一览


展览地点

西宁市博物馆二号展厅

展览时间

2025年9月19日至12月19日




编辑丨展陈部

编审丨于景丽

核发丨张清民

联系电话:0971-6361550